工作方案
【推荐】工作方案集锦10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方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工作方案 篇1为全面排查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隐患,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排查,深挖餐饮服务环节各类食品安全隐患,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强化餐饮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严厉打击带有行业潜规则性质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非法添加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消费安全。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强监督检查,排查清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加强监督检查,深挖各类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治理力度,特别是“四自食品”(自制饮料、自制调味品、自制火锅底料、自制糕点)问题的治理,严厉打击和严格查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开展对非法使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彻查严打的行动,以易使用明胶的品种为重点,认真组织排查,加强监督检查,严防工业明胶进入餐饮服务环节;对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环节中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的冷菜、沙拉、生食水产品、餐用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要重点加强监管,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作为监管工作重中之重,有效遏制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二)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20xx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以鲜肉和肉制品、食用油、食品添加剂等为重点品种,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均能进行溯源。严禁采购和使用病死、来源不明或不合格的鲜肉及肉制品,严禁从私屠滥宰等非定点屠宰企业采购鲜肉。严防不合格鲜肉及肉制品、食用油和上游环节其他问题食品流入餐饮环节。
(三)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加大抽检力度,特别要加大以易使用明胶的品种、“四制食品”、食用油、鲜肉及其制品为重点的抽检力度,对抽检不合格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惩。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和超效期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四)加强对无证餐饮单位的监管。通过为期一月的摸排,掌握辖区无证无照餐饮单位的数量,按照“疏堵结合、有序发展”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对无证无照餐饮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清理整治。有计划地开展分类整治,降低无证小餐饮单位的比例。
三、时间安排
本次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隐患风险排查清理到5月底结束,为期一个月。
工作方案 篇2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指引,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一)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全力推进“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建立多灾种综合、多部门联动、多环节应对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加强气象灾害普查和评估,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建立和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指挥系统。整合全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项目,建立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实现全市自然灾害监测设备、资料信息和预警信息发布通道的共享,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综合能力和水平。
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建成广覆盖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和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平台。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认证。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影响评估系统。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逐步理顺管理机制,完善人工增雨防雹系统,落实完善乡镇气象工作站职责,编制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规划。
建立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强化气象应急及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级气象应急指挥中心和市、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建立灾害性天气实景监测系统和气象灾害数据库,依托《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强化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合预警以及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提高预警及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移动应急保障服务平台,满足对重大气象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社会活动等的气象应急保障服务需求。
(二)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建立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和工作平台。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大力开发和推广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开展太阳能等资源详查和应用评估,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提供气象科技支撑。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推进城乡规划、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重大工程、农业结构调整等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服务工作。
(三)加强为农气象服务
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完成乡镇自动气象站建设,发展覆盖乡镇的精细化、网格化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推进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深化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手段,提高农村气象服务信息接收能力。
不断完善农业气象预报情报系统,建立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开展花椒、核桃、油橄榄、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预报。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气候区划细化工作,特别是细网格的特色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加强农业生产气象咨询服务和农业气象科技知识普及。
加强农业生产领域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加强影响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与影响评估。开展异常天气气候条件下粮食产量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估业务。加强重大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服务。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标准和灾情调查规范。重点围绕构建特色农业“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发展格局做好工作。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系统,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和效果评估系统,提高作业的科学水平和效益。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积极实施以农业抗旱、森林防火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常态化。
(四)做好公众气象服务
建设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做好气象实况监测、常规气象要素预报、各类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开发与公众工作、出行、健身、医疗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建设公众气象服务 ……此处隐藏13793个字……90元。
牵头部门:乡劳保所,责任单位:乡涉农部门、各村
2.培育助农增收小微企业。加快乡域经济发展,培育小微企业带动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加大优惠政策的扶持,巩固壮大现有的小微企业规模,着力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重点小微企业。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发展长效机制,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本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农民县内务工收入增加200元以上。
牵头部门:乡经发办,责任单位:各村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组织项目实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力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建设,着力完善通村公路、便民路、机耕道、作业便道路等路网系统,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水利建设,新建和维修山坪塘、蓄水池、灌溉渠道等水网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牵头部门:乡财政所,责任单位:乡农技站、乡水务站、乡交管办、乡国土站、各村
(三)强化政策扶持,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强化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加大政策性奖补力度。力争实现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加90元以上,达到690元,增16.4%以上。
1.提升现代农业装备。加快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三大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促进产业基地巩固提高、扩面提质。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新型农机具90台;完成机耕3000亩、机插800亩、机收3000亩。
牵头部门:乡农机站,责任单位:乡农技站、乡畜牧站、乡林业站、各村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等的培训力度,从家庭农场主、种养能手、营销大户、村组干部等领头人中,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农村能人50名以上。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从政策、技术、资金奖补等方面,培育壮大实体经营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助农增收效果好的示范性农民合作组织1家以上。
牵头部门:乡农技站,责任单位:各村
3.拓展农产品市场。构建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培育行业营销示范性龙头组织、营销大户,强化与重庆永辉超市、各大超市的战略合作,畅通农产品在重庆的销售渠道,建立稳定的农市、农超对接关系。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展销平台,鼓励种植大户、专合组织、营销大户参展,提升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加强以脐橙为代表的农产品产销衔接,推进多种形式的“农商对接”活动,优化流通环境,确保以脐橙为重点的农产品应销尽销。
牵头部门:乡党政办,责任单位:乡农技站、乡畜牧站、乡林业站、各村
4.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好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秦巴山连片扶贫、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合保险等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探索财政支农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牵头部门:乡财政所,责任单位:乡农技站、乡畜牧站、乡林业站、乡农机站、乡劳保所、各村
(四)推进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深化农村改革,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明析产权和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积极实施农村改革中的探索与试点性工作。做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作,力争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10元,达到91元以上,增长20%。
1.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突出农民农村产权主体,构建县、乡、村、社四级联动网络和全民参与的确权机制,按照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民经营权和承包权的要求,对承包地、宅基地、“四荒地”、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农村土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探索赋予农民对承包经营权和房屋财产权的抵押、担保权能以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问题,全面提升农民收入。
牵头部门:乡农技站,责任单位:乡国土站、乡建管所、各村
2.深化林权和水资源制度改革。稳定林地家庭承包关系,放活林产业经营方式,促进林产业快速发展,发挥林业助农增收作用。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投入机制,统筹治水、依法管水,科学发展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单位:乡林业站、乡水务站、各村
3.发展集体经济促农增收。深化三增长机制改革,坚持以农民利益为先,兼顾业主利益,逐步健全以农民、村集体组织、财政三方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试点将企业经营流转土地上的政府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股权化,并转化归集体和农民享有,按比例参与企业经营收益分红。
责任单位:乡党政办、乡财政所、各村
(五)强化工作保障,落实增收工作措施
1.建立监测体系。按城乡居民收入一体化调查网点的统计办法,将石板村作为监测样本调查点,调查户5户,由乡统计站核定去年底全乡和石板村农民收入基数,报县统计局审定。在县调查队的指导下实施农民增收监测工作,承担监测业务并指导农户记账及相关数据收集、汇总、分析和资料报送,负责每月、每季度和年度农民增收预警、预测及预报工作。
2.健全责任体系。乡党委政府承担农民增收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乡党委书记、乡长农民增收工作负责制。乡级涉农部门建立助农增收工作站所长负责制,做好农民增收指导帮扶工作,各村建立农民增收工作书记、主任负责制。涉农项目要向国家设有城乡居民收入一体化监测调查点和基础条件较差的边远贫困村重点倾斜,强化项目注入,加大财力投入,加强技术支持,深入研究解决农民增收的困难和问题,整体推进农民收入增长。乡党政办做好统筹协调、组织推进和考核督查工作,建立由党政办、统计站及牵头部门定期联系会商制度。农口部门分行业牵头指导好产业发展工作,完成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目标。乡劳保所牵头做好劳动力技能培训,从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方面做好指导,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目标。乡财政所牵头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实现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目标。调查统计部门负责做好农村经济统计调查业务,督促指导提高农户记帐质量,牵头做好农民收入调查统计监测及农民增收监测指标考核工作。
3.完善帮扶机制。完善乡级领导联系、乡级部门指导帮持、乡机关干部联系农户制度,随时分析农民收入的优势和不足,寻求农民收入增长途径;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并根据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及农业基础设施状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农民增收工作计划;落实帮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具体帮扶措施。
4.健全考核机制。建立由乡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乡党政办、统计站、乡农业、畜牧、林业、财政、劳保等部门参加的农民增收工作考核机构,建立健全定量为主的工作考核办法,落实工作目标。强力督查乡级部门和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落实专职领导和专门工作人员。强力查处工作落后的村和乡级部门,对年度考核排位在后二位的村书记、主任进行约谈,并责令进行书面检讨。乡绩效办将农民增收工作纳入村、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并以此作为考核各村工作的重要依据。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