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时间:2024-05-31 22:34:22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概率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概率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汇,为人们做决策提供依据。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研究概率涉及了必然与偶然的辨证关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2、重点:

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难点:

①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

虽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概率的定义过于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

2、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1)初中已经学习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可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3)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实验基础。

3、动机和兴趣

概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理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强化辨证思维,通过数学史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教学手段

(1)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使学生经历质疑——解惑——应用的体验探究过程。

(2)努力创设情境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3)合理设计数学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

(4)充分利用软件辅助教学,便于课堂操作和知识条理化,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2、教学方法

本节课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采取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于学生实验、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分组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用具:计算机、硬币、学生生日调查表

六、教学程序及设计的七个环节

1、情境引入:引出本章的课题,让学生体验学习概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用“班级有无同生日的问题”引入课题

设计这个引入有两个理由:

(1)学生非常重视生日,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

(2)学生普遍有一个错误的认识:“班里有同生日的人”是个小概率事件

当认知到“50个人中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可以高达96.5%,基本上的班级都会有生日相同的人”,与原有的认识存大很大的差距,充分感受到概率的神奇;

事先合理设计表格,现场调查班级生日情况,发现确实有同生日的人,充分调动班级气氛,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万一没有生日相同的学生,解说即使发生的可能性高达96、5%,也还是存在不发生的可能),再让学生举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例子,再结合章头图,学生会感知到概率无处不在,概率是有用的,数学也是有用的,认识到学习概率的重要性。

2、明确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重点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通过区分四个事件的差异,引出事件的分类,并总结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明确本节课研究的重点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例1的`设计意图:加深对事件的分类和概念的理解,通过对“事件B”条件的改变,强调结果是相对条件而言的;

练习1的设计意图:引入典故“守株待兔”,让学生用数学概率的知识来辨析这个典故,渗透数学的教育意义,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学生会感知到: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大小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3、概念建构:寻求获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并得出概率的概念,并对频率和概率作了对比和辨析

第一个步骤:引导学生用试验得到的频率去估计事件的概率

现场创设情景:学生现场“掰手腕“比试,引导学生感知到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试验。

第二个步骤:通过掷硬币试验,引出概率的定义,突破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掷硬币。根据以往的实践为了追求比较好的试验效果,先对抛掷的方式作了一定的引导,保证试验的随机性,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教学理念。对于概念的理解,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具体操作的环节如下:

严格按照书本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做10次抛掷硬币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书本表格中。四个学生一组,将本组同学的实验结果统计好,填入表格中。充分利用excel软件辅助教学的强大功能,计算出各组频率并绘制出折线图。学生亲身体验到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试验次数比较小时,频率是不稳定的,在汇总数据环节让学生观察表格,直观感知频率是不稳定的。

(2)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重复做大量的掷硬币试验,动态的让学生感知:每次试验频率是不确定的,但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

(3)结合历史上数学家所做的大量独立重复试验,对比两张频率的折线图,得出结论,形成概率的统计定义。

这一段是本节内容的难点,需要把对数据、图表的直观印象转化为抽象的概率定义。而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图表、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很好的突破了这一难点,并实现了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这一教学目标。

4、概念深化:进一步明确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我安排了两个练习

例2即时训练,设计意图是落实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一方法,强调频率的稳定性和概率的确定性;

练习2的设计意图是是为了说明每次试验的结果具有随机性,进一步提升本堂课的主题;

通过表格和图像两种语言,生动直观的让学生感觉到:

不同点:频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概率是确定的值,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无关

联系: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得到概率的估计值。

5、练习反馈

(1)练习3的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综合了本节课的重点,能很好的反馈落实情况,而且通过训练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6、归纳小结

小结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味与深化,使知识成为系统。让学生尝试小结知识内容及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反思、总结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会补充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新知识。特别地,在小结过程中会提出本节课的数学思想:实验、观察、归纳和总结。

2、课后探究

书本练习1

这个探究题的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搭好桥梁、

七:板书

设计意图:合理、整洁的板书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结构更好的掌握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